如今,我们跳槽换工作,试用期一般都是一年,也有半年的,在大明朝,试用期是三个月,这个规矩还是大胖子明宣宗朱瞻基定的。
事情还要从永乐七年(1403年)说起,定都北京没多久的朱棣提拔了一个被老百姓比作包拯的耿直官员,叫顾佐,此人不喜欢“顾左右而言他”,喜欢依照规矩简单粗暴地办事。京中权贵们都对他心存余悸。他也只是做做平庸的地方官。
到了明宣宗宣德三年(1428年)的时候,都御史刘观没抵住糖衣炮弹的诱惑,不小心贪了个污,明宣宗火了,可是撤了刘观谁有能力来接任呢?大学士杨士奇略一沉吟,向皇帝推荐了顾佐。
顾佐深怀感激,想为朝廷贡献一番力量。他刚一上任,就核查民心,办了杨居正等二十多位赃官污吏,雷厉风行,直搅得一时贪官们人心惶惶!然后,经过甄选,从清廉正直的人选里推荐出进士邓荣等一些人来任高职。明宣宗雄才伟略,自然有他的识人之法,一下子想提拔这么多新面孔,怎么知道他们能不能担当好重任呢?宣宗笑了笑有了旨意。既然如此,那就让他们先干三个月试试看吧!
什么?试用三个月后合格才留任?
这些官员只能硬着头皮好好干。
过了一年,有奸吏打小报告说顾佐收了贿赂。皇帝查清是诬告,便直接找来顾佐,把指控他的文书也一并给他看,让顾佐自己处理。
顾佐得知此事后,只是寻来告自己的人,告诉他只要日后多行善事、别再存暗害其他人的小心思,就啥也不追究啦!只当自己没被诬告过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可见顾佐心胸之广。
后来,主修《明史》的张廷玉对顾佐的人品十分赞赏,称“佐孝友,操履清白,性严毅。每旦趋朝,小养外庐,立双藤户外。百僚过者,皆折旋避之。入内直庐,独处小夹室,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。顾佐掌邦宪,风纪为之一清。”
由此可以看到顾佐外号“顾独坐”的由来,他对自己非常严苛,经常独处在狭小的偏室里,不是议政的时候从不和同僚们聚众坐着聊,也正是此人触发了明朝三个月试用期制度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参考文献:
[1]《明史》,〔清〕张廷玉修编,北京:中华书局,2015年。
[2]《〈近思录〉文献丛考》,严佐之、顾宏义主编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8年。
[3]《张廷玉全集》,〔清〕张廷玉著,江小角、杨怀志点校,合肥:安徽大学出版社,2015年。
[4]《明史讲义》,孟森著,北京:民主与法制出版社,2015年。
[5]《历代纪事本末》,〔宋〕袁枢、〔明〕陈邦瞻、〔清〕李有棠等撰,崔文印等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2016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